2013年3月19日
關于“集裝箱房屋方式”臨時安置的規劃設想
如果以上設想和我們所面臨的現實情況是一致的,屆時將會有兩條主要進入災區的路線,一條是經由成都市集結的小型賑災物質即為災民提供的生活用品:飲用水、食物、衣服等必須品從317國道進入(上圖中紅色線條所示);另一條水路和317國道幾乎重疊,這一條路線將承擔其主要運送經由重慶市集結的大型賑災物質即臨時建筑的主體結構和建造設備(上圖中藍色線條所示)。因為這兩條路線進入災區后幾乎是平行的,因此將在主要受災城鎮的沿岷江河道靠317國道一側附近形成臨時安置據點,即保證大型賑災物質的進出,有保證被安置災民的生活必須品。
兩三年城市重建之后,這些臨時建筑可再次拆卸成集裝箱,返回重慶集結,并重新投入使用。
改造辦法示意
目前現行的集裝箱尺寸都依照國際統一標準,寬為2.438米,高大約在2.5米左右(有的集裝箱稍高一些,因為高度不影響集裝箱的堆放和吊裝),但長度上有兩種不同規格的集裝箱,分別是長為6.1米的小型集裝箱和12.2米大型集裝箱。兩個小集裝箱在長項上組合在一起可和一個大集裝箱的模數匹配使用。集裝箱在兩邊開門,為了最低程度的對集裝箱進行破壞(以便于日后重新使用),建議不再在集裝箱的長項開設門窗,同時避免出現過大進深,建議臨時住宅單元采用小型集裝箱作為臨時建筑的基本單元。改造原則為不破壞集裝箱本身,并滿足小進深的采光通風要求,其基本單元改造大致示意如下圖:
政府可根據受災群眾的實際情況,結合集裝箱固定的尺寸,制定幾種簡易的家具設計標準,進行快速批量生產。在這種建設思路下,臨時安置居住大致組合模式如下圖所示。
同時這種組合模式結合安置區的管理辦法,以一個院為管理、救助、服務單元,每個院設立一個公共服務區,大量生活性勞作可在這些集中的公共設施中完成,例如洗衣、就餐、洗漱、衛生等活動,賑災物質也可囤放在此,集中進行管理和配送。單元院的規模視實際情況而定,多個單元院可形成組團,組團內設置政府辦公地點、學校、醫務等更集中的基礎服務設施。
使用集裝箱房屋方式需要解決的幾點重要問題
以下論述是以集裝箱房屋方式進行建設的可行性建議中已經想到的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現稍做對問題的羅列和對解決辦法的陳述,在實際操作中能遇到的問題可能遠不只這些,但根據一些成功改造集裝箱房屋的案例,我相信能夠很好的解決。具體的建造辦法留做日后討論。
1、隔熱問題。馬上將進入夏季,集裝箱房屋空間封閉,金屬外殼受陽光直接照射產生室內高溫,有效的措施是加建石棉瓦屋頂、使用遮陽布整體覆蓋或加建屋頂蓄水池(也可作清洗集裝箱所用)。總之要在集裝箱房屋頂層增設一個空氣隔熱間層。
上圖所示為加建石棉瓦屋頂原理和方式的蟲視軸測
2、沿江建設所導致的岷江上游生態污染問題。選擇在臨江建設安置區最初考慮是臨近水路,并且緊靠317國道,方便賑災物質的運輸,同時臨近水源,可就地解決大量生活用水問題(除飲用水外)。但臨江建設因不可能再重新大力建設城市污水管網,有可能會導致這兩三年中生活垃圾對岷江上游的生態環境污染。解決這個問題只能依靠管理和臨時規劃所制定的條例。但同時考慮到集裝箱方便運輸,建議多采用集中式公共廁所,定時由車輛或船舶運送生活垃圾到統一的處理場進行處理。一來避免臨時建筑復雜的管線工程,節省成本;二來避免因施工過于匆忙而導致垃圾外流帶來污染問題。
以上是對災后災民臨時居住建筑收集到的資料、想到的點子以及個人建議,從一個個人和微觀的角度出發,主要資料均來自這兩天在網絡上的收集,如有不合現實具體問題的地方,望修正并給出建議。
由于現在進入災區實際調研較為困難,以上的建議是應現目前所收集的資料而得,爭取近日能附災區調研,可能調研之后會提出新的建議和看法。如能參與賑災工作或協助其他建筑團隊或政府機構,我們愿意義務的貢獻力量。
相關內容:
查看更多集裝箱房屋|集裝箱活動房|住人集裝箱|集裝箱住宅|集裝箱建筑|二手集裝箱論文文獻